近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李霖团队申报的《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继续教育的“双螺旋”模式构建及实践》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方面零的突破。




近五年来,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成果工作,坚持以教育教学成果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成果培育机制常态化建设,厚植以质量和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文化,集中学校优质力量共同为教学成果提供良好实施条件与氛围。自2019年以来,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共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4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教学成果培育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3项。
高站位谋划
坚持“举校”体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携手联动,运筹帷幄形成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始终围绕建设国家一流中心城市开放大学和粤港澳大湾区继续教育高地的总体目标,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出发,以“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农民工助学圆梦行动”计划、“广州老年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和省市中小学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等项目为抓手,全面统筹学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社区老年教育工作,遵循教育规律,早谋划,早实施,确定特色选题。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首次在职业教育大类中单列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类,学校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动员、申报、培训、组织等工作。校领导亲自牵头申报项目,始终关注申报进展情况和申报材料质量,出席学校组织的所有申报专题活动,对项目申报做出富有前瞻性的预判和指示并首次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效率落实
坚持“目标导向、任务驱动”,以学校发展规划与科研管理处作为统筹部门,连续多年开展校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遴选与培育工作,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坚持示范引领,重在可培育可应用可推广,加大教学成果专项经费投入,构建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指导机制,搭建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成果培育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同时根据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要求,第一时间组织申报,采用倒计时形式,有条不紊地开展动员、培训、资格审查、展示资源建设、成果鉴定、网上申报、材料报送等,狠抓整体设计和环节落实,分阶段推进申报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查漏补缺,确保各环节落实到位,高效率完成各级各项教育教学成果遴选任务。
高标准推进
在培育过程中,制定培育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工作任务,分段实施,定期检查,责任到部门和具体人员。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不断持续推进,不断完善教学成果、明晰创新点与特色、提升改革成效。坚持分步实施。充分尊重教学成果“研究-规划-实践-总结-推广”规律,在事前研究规划并制定系统方案基础上,经若干年实践探索、完善调整及推广应用,对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证明与验证其教学改革的真正效果与应用价值。
加强培育与指导,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成果核心团队。学校统一聘请省市知名专家进行答辩式会审,借助专家的“慧眼”,深挖细找,解剖“诊断”,提升申报质量,使教学成果进一步凝练、提升。同时要求各项目组敦请行业知名专家把脉会诊,发现不足和弱点,及时改进和完善。严把申报材料质量关,不断提升申报材料质量,确保申报材料科学规范。明确教学成果申报基于工作、高于工作、指导工作,要提炼方法、提升理念、形成理论;教学成果材料要严格按照各级申报文件标准、规范的要求操作,申报书的撰写要精确点题、准确破题、紧扣主题,且在成果内容的阐述上注重逻辑性的总结、提炼,规范语言文字表述,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齐全性与系统性。
高质量服务
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科研支持服务机制,强化科研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打造高水平科研服务支持体系,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对于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如申报渠道、申报材料电子稿大小等问题,发展规划与科研管理处积极协调妥善解决,持续做好沟通解释、上传下达、信息传递等服务工作,使各项目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申报环境。为满足省教育教学成果申报展示的需求,以定向方式采购了成果申报网站的开发服务,定制设计了3套项目申报类的网站模板包,共实施1套综合门户网站和6套项目申报类网站,开展了2次后台维护操作培训,答疑服务不限次数,充分满足各项目组网上资源展示的需求。同时开展“科研服务分校行”活动,发展规划与科研管理处负责人奔赴系统分校开展多场教学成果专题讲座。从“面面”俱到向由“面”到“点”方式转变,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大力推动教学成果实施及成果推广,进一步加快教学成果的凝练提升与应用。
教学成果是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连续在国家级、省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斩获佳绩,充分彰显了近年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果。未来学校将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为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国家战略,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想,以增强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能力为宗旨,围绕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理念、重细节,持之以恒深挖内涵,积累成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特色式发展,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教学成果培育打造学校品牌,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大学贡献智慧与力量。